等于是從2015年到2019年的中國居民慢性病與營養監測,結果終于發布了。
這個監測是一個長期了解當前中國人民的營養狀況的重要項目。
-
第一:咱們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真的提高了
第二:預防慢性病刻不容緩
從報告中來看,我們以前特別關注的諸如生長發育遲緩、貧血率、孕婦貧血率等等,都有了明顯的好轉。
不過,雖然咱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,但我國居民超重肥胖問題凸顯。
高血壓、糖尿病、慢性阻塞性疾病患病率和癌癥患病率和2015年相比有所上升。
-
肥胖在臨床上診斷以體重指數(BMI)為標準,即體重(千克)除以身高(米)的平方。
正常亞洲人的BMI指數在18.5~24.9之間,25~27.4之間為超重,27.5以上即為肥胖。
現代醫學的多項研究都表明,肥胖給人帶來的嚴重后果,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多。
肥胖的危害?
-1.導致血脂異常
肥胖者,特別是腹型肥胖者比普通人更容易患高膽固醇血癥、高甘油三酯血癥。
2.增加腦血管病變
肥胖者容易患高血壓、血脂紊亂及糖尿病。還容易發生大腦動脈粥樣硬化,易引起危險的腦出血,甚至危及生命。
3.增加患高血壓的概率
肥胖與高血壓密切相關。一個中度肥胖的人,發生高血壓的機會是體重正常者的5倍多,是輕度肥胖者的2倍多。
4.增加心臟負荷
肥壯者因為血液中貯存過多的脂肪,當心臟不堪重負時,它就無法再有效地泵血,重者乃至呈現明顯的心功能衰竭。
5.導致脂肪肝
大約有一半的肥胖者患有脂肪肝。
6.增加糖尿病風險
肥胖是發生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。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,80%都是肥胖者。而且,發生肥胖的時間越長,患糖尿病的幾率就越大。
7.引起骨關節疾病
肥胖可能引起的骨關節疾病主要有三種:骨性關節炎、糖尿病性骨關節病和痛風性骨關節病。
8.肥胖者易患癌癥
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,肥胖婦女更容易患子宮內膜癌和絕經后乳腺癌,,肥胖男性則更容易患前列腺癌;而且只要是肥胖者,無論男女都更容易患結腸癌及直腸癌。
針對肥胖的危害,因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學首席專家趙文華說:
超重肥胖正是心腦血管疾病、糖尿病和多種癌癥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。
養生,你的方法都做對了嗎?
全民關注養生知識,為什么數據還是顯示慢性病發病率在增加呢?
“大家現在都非常關注健康知識方面的書或者APP等網上知識,但是確實有些書、有些網上的知識不一定科學?!眹倚l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局長常繼樂說。
那究竟怎么做能做好呢?
常繼樂給出了幾個簡單的要領:
-
Q:合理膳食,怎么吃更科學、更合理、更營養?
A:其實最簡單的,每天至少要吃夠12種以上的東西,包括主食、副食、水果、堅果等,每周應該不少于25種;
Q:運動明顯不足,怎么破?
A:運動不一定要找出整塊的時間,不一定非安排到一定的時間,可以把零散的時間擠出來做一些運動,健康需求要求也不高,比如每周運動150分鐘以上,或者每周3次,每次超過30分鐘就可以。
Q:工作忙、心理壓力大,怎么減?
A:完全可以放下手機,關上電腦,大家面對面地多做一些交流,包括和同事、家人、小孩一起共度,而不是機不離手。雖然微信交流也需要,但是面對面的交流對我們減負、減輕心理壓力效果更好。
除了以上常局長提到三個養生方法之外,小歐在此提議:
不妨堅持使用遠紅外光波房,增強抵抗力不在話下!
-
遠紅外光波房內所釋放的遠紅外線,能夠穿透人體肌膚3-5厘米,可使皮下組織溫度升高。促進血液循環,加強新陳代謝,加速人體熱量消耗,提高身體免疫力的同時,還能幫助有助于減肥,具有良好的保健和輔助治療的作用。
降低我國慢性病發病率
你我“有責”
各位兄弟姐妹們,
讓我們現在就重視健康養生吧!